沙漠变绿了,农民富裕了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新村见闻

发布时间:2013-05-02

字体:

返回

本文转自新华网内蒙古频道(http://www.nmg.xinhuanet.com/ft/2013/428/2013-05/02/c_115619128.htm)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4月5日电(董璐)在曾经寸草不生的库布其沙漠东缘,有一个叫做“风干圪梁”的地方,这里毗邻沙漠,土地贫瘠、风沙大,缺水严重,自然条件极度恶劣,但这里的人却不甘于贫困,他们种沙柳、养獭兔,最终点沙成金,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命运。
  如今,这座在沙漠中崛起的城镇改名为“风水梁”,也被称为“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现已入住移民3000多户,其中2000户从事獭兔专业养殖,户均年出栏獭兔2000多只,每只獭兔平均利润25—35元,户均年收入可达5—7万元,最高甚至可达10万元以上。
  许春青是移民村内最早的养殖户之一,这位42岁的下岗女工是达拉特旗人,目前和丈夫以及两个孩子居住在新村内,并专业从事獭兔养殖。据许春青介绍,村内的养殖户大多是从农村迁移过来的农户或者是无固定工作的人。
  自2009年4月份来到新村,许春青饲养獭兔已有近四年。“我原来生活非常拮据,年收入只有一两万元,听人家说养兔挣钱、挺合适,就想着来这里看看,然后就决定留下来,现在看来,这个决定真是下对了!”许春青说。
  “毗邻沙漠,就要从沙漠里面找财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什么我们不能靠沙漠吃沙漠?”这座城镇的建设者铁算算盘董事长赵永亮说。
  据了解,在东达生态扶贫新村内,农户们只需投资购买种兔和兔笼,就可以发展獭兔养殖业。村内无偿为每户入住移民提供住房、兔舍、沼气池等基础设施,不少村民利用兔粪生产沼气作为清洁能源,沼液浇地,部分沼渣制作花卉肥料、部分肥田,生产有机绿色蔬菜,基本实现了良性种养业的循环模式。而这部分从事物流、服务业的农户,经济收入也达到了当地同行业的中等水平。
  在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新村,包括许春青在内的村民,都将家中的房子分为两个区域,即养殖区和生活区,这片移民区的创造者和建设者赵永亮最初只是想改变家乡的贫困现状,带领村子里面的老百姓走向致富,改变他们贫穷的命运,最后却惠及了数以千计的家庭。
  目前,这座沙漠中的农民城已初具规模,吸纳了来自12个省份的人们来此入住,被称为沙漠中的圆梦之城,在不远的未来,或许只需短短的5到8年,这片占地面积53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成为一座拥有12万人口的城市,獭兔养殖户达到1万户,年出栏商品獭兔2500万只。
  在谈及以后的生活时,许春青笑了起来,语调中也洋溢着浓浓的欢喜,“自从来到咱们新村之后,我的生活就变好了,不仅吃穿不愁,一年还能净收入十万元,小小的獭兔真是我们家的福星啊!我打算继续住在这里养兔,真的挺好!” 
  对于曾经的许春青来说,年收入十万元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如今却成为了现实。目前,东达生态扶贫新村水、电、路、气、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和扩充,供水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卫生院开始接诊,学校、幼儿园也已招生办学。
  从“风干圪梁”到“风水梁”,这片土地成功的从黄沙漫漫的荒漠变成了干净整洁的城镇,沙漠变绿了、变得有生气、变活了!农民也变富裕了!这奇迹般的事实证明了改造沙漠并非遥不可及,勤劳、聪明的人们终将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一片沃土,实现了梦想照进现实。
(编辑: 康文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