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起来”才能富起来——光彩事业投身国土绿化生态治理

发布时间:2010-08-26

字体:

返回

转自新浪网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826/00003431540.shtml

作者:■本报记者 苏利川

  

“绿起来”才能富起来——光彩事业投身国土绿化生态治理
 
“绿起来”才能富起来——光彩事业投身国土绿化生态治理
 
国土绿化和国家生态治理悄然增添了一股新的庞大力量。16年前,在中国光彩事业发起的当年,能够担当光彩事业国土绿化生态治理重任的还只有区区几家民营企业;如今,即使面对贫瘠的荒漠,一些民营企业家也完全有能力打造出完整的沙漠产业链,他们用自己真真切切的成功开始化解国家的“心腹之患”。

 

  不是简单的“挖坑栽树、植树种草”,光彩事业的国土绿化实践实质上是寻求在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拓展生存空间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宝贵探索。当全世界都在为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气候变暖三大前沿难题所困扰时,中国光彩事业的国土绿化实践已经探索了一条最根本、最持久的解决方案。

  王文彪:绿一方沙漠富一方百姓

  距北京仅500公里的中国第五大沙漠——库布其沙漠如今变了模样。王文彪率领他的亿利资源集团十几年间硬是在这个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18.45,-0.81,-4.21%)高原北部的沙漠中建起了3500多平方公里的草原和连绵起伏的草场。

  没有和沙漠打过交道,难以体会治理荒漠的艰辛。当年,王文彪也是给逼出来的。

  亿利资源集团诞生在哈拉芒奈盐湖,尽管盐湖中蕴藏着丰富的天然碱(8.79,-0.03,-0.34%)、芒硝、盐等化工原料,但由于地处库布其沙漠的腹地,交通运输首先成为一道迈不过去的坎。每年数十万吨的设备、原料以及产品的运输,只有依靠一条简易便道,而且需要多绕行330多公里。仅此一项,亿利资源集团每年仅需额外承担的运输费用竟高达1500多万元。

  为一劳永逸地降低成本,王文彪咬牙痛下决心。1997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亿利资源集团举债7000万元修建起一条65公里长的穿沙公路。而为了保住这条走出大漠的生命线,亿利人开始在公路两侧的沙漠上植树种草。经过3年的鏖战,他们最后在大漠深处筑起了一条长65公里、宽3-5公里的绿色长廊。

  治理库布其沙漠

  通过修筑和维护这条“大漠奇迹”,王文彪重新认识了沙漠,他突然萌发出一个当地人祖祖辈辈想都不敢想的念头——治理库布其。

  十几个集团高层管理人员齐聚一处,大家一言不发。是啊!修路护路,那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可治理荒漠根本无利可图,再说所需的巨额资金从何而来,亿利资源集团发展也需要钱呀?

  民营企业家的情怀有时的确让人难以琢磨。其实,从众多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出,在财富积累的同时,民营企业家也在积累知识、积累智慧,如果没有达到一定境界,王文彪的眼光和情感有几人能知?“现在大家都明白过来了,他是对的,我当时也是极力反对治沙,我们当时都没有跟上他的思想。”亿利资源如今负责沙漠生态种植的韩美飞说。

  按照修路治沙中确立的“锁住四周、渗透腹部,以路划区、分块治理,技术支撑、产业拉动”的防沙用沙战略和探索出的“路、电、水、讯、网、绿”一体化防沙绿化模式,十多年来,亿利人先后修筑了5条全长234公里的穿沙公路,建设了长242公里、宽3-5公里的以甘草为主的百万亩防沙护河林草带,打造了库布其沙漠3500多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化区。

  与牧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为形成一个良好的治理机制,王文彪让亿利资源集团与当地农牧民捆绑到一起,成为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在亿利资源实施沙漠生态化过程中,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分区治理的模式,通过农牧民“荒沙废地”使用权入股、返租倒包和一次性补偿的形式,当地农牧民既是企业的股东,又是生态工人,每年有近万名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每年可获取近6000万元的直接劳务收入。

  2006年,亿利资源集团出资,把祖祖辈辈散居在大漠深处,与世隔绝的36户牧民统一搬进了水、电、网、讯、路配套齐全的现代化牧民新村。

  除了当地人的感恩,亿利资源集团多年的生态建设终于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如今,以甘草为主的沙旱生植物药材和大漠自然风光已经成为当地又一巨大资源,带动了亿利资源集团制药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亿利资源集团以甘草为主的中蒙药材基地建设规模已达到220万亩,医药产业收入已达30亿元;七星湖旅游景区现年均接待游客在20万人次以上。

  确立沙漠生态新经济战略

  王文彪深知库布其沙漠的今天是多么地来之不易。他总是告诫亿利资源集团的员工,“虽然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是亿利资源的主导产业,而且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在我心目中,库布其沙漠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是我们‘源于社会,回馈社会’大有作为的天地。绿一方沙漠,富一方百姓,永远是我们永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兴一方沙漠产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舞台!”

  在主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上,为了避免走“企业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老路,王文彪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他要让来之不易的沙漠绿洲秋毫无犯。

  为寻求全球最顶尖的技术和一流工艺,打造一条完全闭合的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王文彪四处寻找最恰当的合作伙伴。上海华谊、中国神华(24.17,0.01,0.04%)、唐山冀东水泥(22.39,0.39,1.77%)、美国GE……亿利资源集团最终构筑起一个集“煤炭开采、煤矸石发电、PVC、离子膜烧碱、PVC深加工、高端煤基多联产、化学合成纤维新村料、工业废渣制水泥、煤炭化工产品运输物流”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实现了完全闭合的煤化工经济循环。

  目前,亿利资源集团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已完成200亿元投资,其成形的“煤-煤矸石发电-离子膜烧碱-PVC-工业废渣制水泥-化学合成纤维新材料”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每年可节煤250万吨,节水800万立方米,节电8000万度,减少工业垃圾填埋3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万吨,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工业废渣回收再利用,并得到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的认可和推广。

  王文彪表示,库布其沙漠是亿利资源集团“最大的财富”其实并不是一句虚言。按照已经确立了“沙漠生态新经济”的发展战略,亿利资源集团计划到2015年使沙漠绿化面积达到10000平方公里,生物固炭达到1000万吨/年,并在此基础上构筑发展沙漠三大产业。

  赵永亮:靠沙漠扶贫

  通过修路和护路,王文彪重新认识了沙漠,而铁算算盘董事长赵永亮对沙漠的认知和了解几乎与生俱来。

  算到他这一代,赵家已经在一个叫“风干圪梁”的地方生活了四代人。“风干圪梁”同样地处库布其沙漠,从赵永亮儿时记事起,这里就是“草被羊吃了,树也种不活,一刮风,沙子像面粉一样打着旋子扬起几百米高”,以靠天吃饭的当地人的生活艰辛可想而知。

  激发沙柳种植热情

  虽然治理当地沙害最好的办法是种植沙柳,然而“沙柳又填不饱肚子,只能当柴烧,长了三年还要平茬(砍伐)”,当地老百姓嫌麻烦,再加上所有权和管护权不明晰,名义上集体所有人人有份,实际上完全相反,人们根本缺乏种植沙柳的热情。

  不过,赵永亮最终还是想出了办法。

  1998年,赵永亮的铁算算盘敞开大门开始向农民收购沙柳,还在当地建起沙柳林率先垂范,带领大家一起种。“说是种,其实沙柳只要种下就不用管,三年后砍下拉到厂里就能换钱。”农民种植沙柳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赵永亮将收上来的沙柳用于造纸,一下子为“平茬”下来的沙柳找到了出路。

  按照目前的沙柳面积计算,当地农牧民按订单林业平均每年可为东达蒙古王提供20万吨原料,每吨按400元计,可以增加收入8000万元。赵永亮的沙柳订单让农牧民们有了一份新收入,沙柳种植热情空前高涨,种植面积成倍增加。

  打造崭新产业链

  赵永亮和专家们在研究中还发现,沙柳80%能造纸,剩下20%中的植物蛋白等物质含量非常高,正是生产动物饲料的绝好原料。“我们采用沙柳间种苜蓿的方法,生产动物饲料,沙柳又成一宝。”赵永亮说,“过去人们真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啊。”

  赵永亮在沙柳中间种苜蓿,由此带动了一系列饲料加工项目,实现了牲畜的集中养殖与畜产品加工,随之而来的是羊绒制品、肉类生产、乳业加工等一系列产业,一个丝丝入扣的产业链条由此成形……

  截至目前,赵永亮已大手笔投入3亿多元,打造出一个300万亩生态沙柳基地,建起了70个养殖区,5万头肉奶牛和250万只舍饲绒山羊基地,辐射鄂尔多斯两个旗20个乡镇12万农牧民。

  2006年,首批农牧民搬进了赵永亮投资10亿元修建的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新村,赵永亮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理想。

  沙柳种植延伸出造纸、制板、饲料产业,獭兔延伸出肉类加工、皮毛加工、生物制药、沼气产业,地理环境延伸出物流、运输、服务业,环境引导出太阳能产业……赵永亮有一个设想:将鄂尔多斯6000平方公里生态恶化区的8万农牧民全部迁入新村,将他们纳入基于沙草产业的各条产业链中,产业拉动扶贫,让8万人都有事可做、有路可富,既可恢复6000平方公里的自然生态,又可为企业生产提供取之不尽的原材料。

  不以绿色画句号

  赵永亮坦言,围绕沙柳所做的一切“现在还要贴钱,但企业得到的是一条附加值更高、不断良性循环的产业链”。

  昔日沙海成为今日绿洲,赵永亮的治沙诀窍还在于他异常出色地实现了党和政府号召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对于“退下来的农牧民该怎么办”这一症结问题,赵永亮总结出一句精练的赵氏“格言”——生态建设不以绿色画句号。他总是说:“先富带后富,我觉得企业家要起带动作用,而且输血不如造血,老百姓学会自己赚钱才是关键。”

  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坐落在昔日的“风干圪梁”上,赵永亮给它改了个名“风水梁”。走进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已经建好的800多座红顶砖墙的住宅整齐划一,这些免费提供的住宅旁边就是白色的蔬菜大棚,村内医院、学校、幼儿园、饭店一应俱全。

  而农牧民要住进来,东达新村只有一个要求,养獭兔。据了解,新村现已入住移民1000多户,其中近800户从事獭兔专业养殖,户均出栏2000只,每只平均利润20元至25元,户均年收入达4万至6万元。围绕獭兔养殖,利用兔粪生产沼气作为清洁能源,沼液浇地、沼渣肥田,生产有机绿色蔬菜,基本实现了循环种养业的模式,节约出来的劳动力,从事物流、服务等行业的经营,经济收入也达到了当地行业中等水平。

  但赵永亮并不满足。“我还是那句话,产业链上做文章。”赵永亮扳起手指:“这个新村已投入10亿元,每年还要贴进1000多万元,今后几年还要建造各项产业、工厂和服务设施,拉动投资70亿元。这总共80亿元的投入,可以成就一个草产业的综合生产基地、一个现代化的草业新村。”

  后记

  库布其沙漠的绿化和生态治理只是中国光彩事业亮点中的一个,是光彩事业的国土绿化实践在中国西部开发式扶贫中的一个缩影。自光彩事业发起之时起,尤其是在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后,民营企业踊跃进入国土绿化生态建设领域,他们积极植树造林,治理沙漠荒山,兴办起了一大批有相当规模的光彩绿化项目。

  根据国家林业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包括光彩事业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绿化造林面积现已达到20.8万公顷,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57%。“十五”期间,光彩事业仅在内蒙古的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面积就超过5000多万亩,占该自治区生态建设总面积的75%。

  由于实现了“寓防治于开发之中、新技术产生高效益”的完美对接,光彩事业的国土绿化实践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16年来,在光彩事业的工作规划上,国土绿化项目一直被确定为工作重点之一;在光彩事业实施项目统计序列里,有国土绿化项目的专门类别;在光彩事业重点项目、示范项目的筛选中,国土绿化项目得到了更多侧重。在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新世纪新阶段再造秀美山川的动员令后,光彩事业的国土绿化走上了一个林业建设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崭新时代。